中电联近日发布的《煤电机组灵活性运行与延寿运行研究》(以下简称《研究》)显示,西方国家火电机组的设计寿命一般为30年,国外煤电机组服役时间普遍超出原有设计寿命,最长机组服役时间为52年。
我国现役大部分煤电机组具备在设计寿命基础上延寿运行10-15年的能力,但目前现役机组平均服役时间为12年,运行超过30年的机组不足1.1%。我国煤电机组寿命超短,主要受以下条件所限制的。
我国最初的煤电建设是国家计划行为,并没考虑市场资源调控。为保障国计民生,基本上每个市甚至每个县都要有煤电厂。
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电厂存在机组技术落后,发电效率低下等问题。基本上假如没有财政补贴,煤电行业都会存在亏损现象。
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快,煤电行业的落后产能被提前淘汰。五大四小集团为了适应市场化竞争,加快甩包袱,有的电厂甚至1元转让。
当前为了推动工业生产低碳减排,煤电产业被环保部门第一个拿来动手术。煤电去产能,成为各级政府完成环保任务的重中之重。
地方政府在针对煤电去产能的问题上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政策,即便有些燃煤电厂环保已经达标、远未到设计寿命也采取关停手段。
最为要命的是,当前的环保政策采取的是逐年加码态势,地方执行力度往往高于主管部门的决策。在环保高压下,煤电生存是举步维艰。
为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,当前我国正在进行能源结构体系的调整,通过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成为国策。
为了提升清洁能源电力的比重,全力发展风电和光伏,推动煤电去产能已经在决策机构达成共识,作为老大的煤电必须给风电和光伏让路。
尽管煤电产业为了适应政策大环境,开始做超低排放改造,但是在未来严控煤电项目,关停煤电机组的趋势不会改变。
煤电是电力安全的压舱石,煤电产业关系到每个方面的利益。因此煤电在三五十年内不会消亡,但是要保持这个产业的活力。
在‘上大压小’政策实施下,很多煤电机组达不到设计寿命就被关停。这其中有些机组并非是落后产能,相反技术路线和环保装置都非常先进。
煤电产业内部实行上大压小改革,相对地给大机组增量项目留出了市场空白,同时也给相关装备制造业再次提供了商机。
西方国家机组运行长达三五十年,是市场化竞争的结果。一个大型的燃煤电厂投资动辄几十个亿,他们是要考虑成本和回收的。
西方的工业生产已经空心化,上马新的煤电项目是收不回成本的。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延长煤电厂的寿命,也是不得已而为之。
而我国的煤电投资基本上属于计划经济,主要考虑的是安全供电、保障民生、保障生产、不计成本,并没考虑一定要通过市场化来调控资源。
因此决定我国煤电厂寿命的不是市场,而是政策。如果工业生产供电不足,煤电就需要满负荷运行,若需要严格执行环保政策,煤电就得去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