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东方电机)是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专门干水电、风电、核电等清洁能源装备研制的高新技术企业。东方电机以实施“科改行动”为契机,着力推进研发体系全链条变革,系统回答科学技术创新“做什么、谁来做、怎么做、如何评、如何用”等问题,实现多个重大装备国产化。2023年,国产BDO(装置循环液泵)实现批量制造并填补国产应用空白,首台国产化150兆瓦级冲击式转轮成功投运,国内首台变速抽蓄机组超大直径护环成功制造。
将“自下而上”为主的科研项目申报模式改为“自上而下”为主的科研项目出题模式,着力解决企业长期以来基础性科研不够、科研系统性不足等问题。一是强化国家战略引领。围绕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,提出基础与应用基础课题26项,涵盖高水头、大容量冲击式机组研制、绝缘系统的耐特殊运行环境研究、电机新型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应用技术探讨研究、基于多相流的轴承油槽气液流场分析和设计准则研究等。二是公开征集行业难题。面向国家电网、南方电网等用户单位和清华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,以及中国水科院等科研院所公开征集行业卡点、堵点、难点课题,累计征集课题329项,涉及水电、风电、特种电机等八大行业。三是科学凝练科研指南。建立课题评价体系,从战略需要、技术难度、市场需求等多重维度,对350余项征集课题开展系统评价,筛选凝练出正式课题113项,形成东方电机科研项目指南,涵盖基础与应用基础技术、基础平台及工具、数字化制造技术等六大板块以及冲击式水轮机关键技术、变速抽蓄关键技术等十大核心技术,向上对接公司科技战略规划,向下指导科研工作规划,形成“三层级”科研战略与执行体系。
构建主体协同、要素配置、激励约束、开放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,注重内部挖潜与外部引智相结合,着力解决科研开发活力不足、资源配置不充分等问题。一是推动研究与开发深层次地融合。整合研究试验与设计开发部门,实现从理论研究、模型验证、系统设计到施工设计全过程贯通,建立数字化研发创新平台,打通CAE(计算机辅助工程)、CAD(计算机辅助设计)和CAM(计算机辅助制造)三大环节,发挥内部协同效应。二是打造校企创新联合体。针对电机高效冷却技术、电机电磁技术、冲击式技术等6个单项技术,与中国科学院电工所、清华大学等组建6个校企创新联合体,改变过去以单一合同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的模式,实施“一对一”长期协同研发模式,以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单项核心技术持续迭代。三是实施“揭榜挂帅”升级版。优化科研项目“揭榜挂帅”方式,实施专业和项目“双总师”制,充分授权科研项目揭榜人在人、财、物等方面的裁量权和分配权,将80%的项目激励分配权授予项目揭榜人,奖励分配向主研团队和骨干人员倾斜,推动科研项目管理“责权利”相统一。制定《创新基金管理办法》构建以创新基金、揭榜挂帅专项奖励为主的等多种激励体系,推动激励向基础性、创新性研究倾斜。
以分类评价为核心,构建科研成果评价体系,进一步明确科研成果价值,着力解决科研成果量化难、应用难的问题。一是建立科研成果综合评价体系。建立创新价值、技术价值、经济价值等三类指标,针对基础类、应用类和产品类等不同类别的课题特点,赋予不同的指标权重,利用成熟度评价、多维指数评价等评价方法,实现对科研成果价值的准确衡量。二是建立重要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机制。对重要科技成果,由以往的资料评审改为面向全公司的公开答辩评审,邀请外部行业专家参与评价,借助第三方专业能力将真正具备行业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评选出来。三是打通科学技术创新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将建立科研开发的方法、准则、规范、模型、标准作为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,鼓励科研人员将可公开的研究成果以论文、专利等形式共享出来,不宜公开的成果通过建设内部知识共享平台做开放和分享,解决过去一些研究成果产出后即被束之高阁的问题。2023年形成有关标准规范超过100个,发表论文108篇,申请专利183件。